Tuesday, December 27, 2011

宇宙的精灵 #14.1

第四篇 原子



第十四章 板块飘移


看看1930年代初世界的科学地图。发现没有,我们的史话所涉及到的风云人物一多半都是德国人。二十世纪初,世界科学已经形成了英德法美四强的格局,这四国的物理学家和科学成果,大约都占到全世界总和的一半。就质量而言,四强中德国老大,美国老幺的排位十分明显。权威的《科学传记字典》列出的190020岁以上的科学家197人,其中德国52人,英国35人,法国34人,美国只有27人,是德国的一半多一点。1901~19142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有16人来自四强,其中只有一个美国人。一项根据每位科学院科学家的平均论文数做出的“产出率”的统计数据,德国为3.2,法国2.5,英国2.2,美国1.1,只有德国的约三分之一,甚至低于意大利的1.4。美国之所以能跻身四强,主要凭借的是物理学家的人数,科技的投入这些量的因素,总体来说属于钱多人傻那一类。这不得不感谢由威廉国王和洪堡教授共同奠定的科学和教育强国的建国理念,并且这种理念已经成为国民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基本信念和思维习惯。在一战后的艰苦环境中,这种理念继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德国在科学特别是理论物理学方面的优势非但没有被削弱,反而进一步加强了。有一项1926~1933年量子理论出版物的统计,这八年间德国的贡献占到了全世界总和的44.8%,其中1931年是50.5%。以一国之力占世界半壁江山,这种独占鳌头的优势实在令人瞠目。看一看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量子物理学重镇:普朗克、爱因斯坦和薛定谔的柏林大学,索末菲慕尼黑大学,玻恩、弗兰克和约尔当的哥廷根大学,泡利的汉堡大学,海森堡的莱比锡大学,座座雄兵盘踞,固若金汤,强力四射,威震全球。顺其自然发展,科学世界中德国的老大地位估计很难憾动。

如果说,希特勒是闪电战的高手的话,他的第一个成功战例就是对德国科学的闪击。1933130日,希特勒攫取德国总理职位,一天之内,他就解散了议会,一个月之内,他制造了国会纵火案并中止了共和国宪法,不过三个月,47日,他就公布了《恢复国内职业服务法》,规定具有非北欧日尔曼血统的人不得担任公职,包括大学里的教职,掀起了排犹的恶浪。在迫害驱赶犹太人的浪潮中,大学里开除犹太血统的教师成为一个组成部分。第一波解雇浪潮就有1000多名教师,其中包括313名全职教授,而不得开除大学教授,是洪堡以来德国的百年传统。丧心病狂的法西斯比起一百多年前的封建国王来确实天泥之别。从政治史的角度看,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极左翼和极右翼发展出了专制主义最穷凶极恶的变种——极权主义。传统专制主义只是在政治上垄断权力,而极权主义不仅在政治上垄断权力,还在经济上垄断资源,更有甚者,在精神上垄断真理!当普朗克战战兢兢地向希特勒进言,解雇犹太教授将会损害德国的根本利益时,后者竟歇斯底里地咆哮:“如果解雇犹太科学家意味着当前德国科学的毁灭,那么我们今后几年就不要科学!”

柏林大学,爱因斯坦对纳粹纳粹政策最早作出了反应。193212月,爱因斯坦对美国进行第三次访问。他并不能肯定这是他与柏林的最后决别。如果说在德国第一季的十五年他是郁闷的失意的,在德国第二季的十八年则是春风得意的,到柏林的第二年就为德国生了一个大金蛋——广义相对论,光量子学说为德国赚了一枚诺奖,柏林至今仍是世界理论物理的中心之一,这里有他辉煌的事业和舒适的家庭生活,跟1914年那次逃离不同的是,他现在对这个国家还有了深厚的感情和敬意。然而政治的浊流也越来越让他无法忍受,而实用的美国人正是抓住这个契机向他频抛媚眼,去或留,这时已经爱因斯坦不得不考虑的哈姆雷特问题。美国的学术环境并不被他看好,所以埃伦费斯特托他在美国找份差事时他还去信劝告:“我必须坦率地告诉你,从长远考虑,我更愿意待在荷兰而不是美国,除了几位真正优秀的学者外,整个社会枯燥无味,令人厌烦,很快就会使你心灰意冷。”荷兰尚不如,跟德国更是没法比了。最后还是希特勒帮他作出了最后的决定。19332月国会纵火案爆发,魏玛共和国宪法被废止,爱因斯坦的最后的一点希望也破灭了。310日,一份声明登上了全世界的报纸:“只要我还可以选择,我将只在具有政治自由、宽容和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停留,而德国目前不具备这些条件!”爱因斯坦在声明中说。这让正邪火正盛的纳粹恼羞成怒,爱因斯坦在柏林的寓所马上遭到查抄,游艇被没收,报上说爱因斯坦已经进入暗杀的黑名单,据说还有5000美元的悬赏拿他项上人头。同样是柏林大学教授的哈伯,早已皈依了基督教并努力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德国人,一战时若不是他发明的毒气弹德国失败的时间估计会大大地提前,战后他还为德国赢得一枚诺贝尔奖,怎么看都是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然而现在已经64岁的他照样被开除柏林大学和科学院的职位,并且很不幸地在逃往耶路撒冷的路上突然病逝。我们已经知道,柏林大学教授薛定谔于1933年逃往英国,最后侨居爱尔兰。一个没有大师的大学就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柏林大学世界理论物理学中心的地位不再。

哥廷根,“玻恩幼儿园”曾为德国乃至全世界培养了大批量子物理精英,在这个驱赶潮中几乎是全军覆没。玻恩其实是个地道的“爱国”人士,本来嘛,德国生德国长,也从没把自己当外人,但不幸还是被列入解雇名单,之后辗转到了英国剑桥。在给爱因斯坦的信中他说:“我从未对自己是犹太人感觉特别强烈。至于我的妻儿,他们只是在最近几个月才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犹太人或(使用一个讨人喜欢的技术术语)‘非雅利安人’”,“当然,我现在对此非常清楚,不仅因为我们被看作犹太人,而且因为压迫和不公令我出离的愤怒,奋起反抗。”我们应该记得,弗兰克和赫兹因为电子碰撞实验证明了波尔的量子化原子模型而共同获得了192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次又由于同样的血统而共同浪迹美国。本来弗兰克是诺奖得主,一战时由于作战英勇还得过“铁十字勋章”,因此被允许继续在哥廷根大学任教,但条件是他必须开除非雅利安人和纳粹认为的异己分子。弗兰克拒绝用他人的血泪换取自己的安宁,愤而主动辞职。更让纳粹不能容忍的是,辞职时他拒绝交出与原子弹有关的研究成果。这就留下了祸根。1935年,在美国马里兰州一所大学任教的弗兰克遭纳粹杀手暗算,因子弹射偏一个正向他请教问题的学生被误杀而弗兰克幸免于难。纳粹之丧心病狂由此可见。物理数学家韦尔,希尔伯特哥廷根大学教席的继任人,他的名著《空间、时间和物质》曾经影响过海森堡的大学专业选择,仅仅因为妻子是半个犹太人,也被迫逃亡美国。加上我们这部史话未涉及到的其他多位重要的物理学家,哥廷根物理研究所几成空城。这个曾经生机盎然的“幼儿园”,一夜之间竟成一幅寒阳残照下令人断肠的枯滕老树昏鸦的惨景。

在慕尼黑,在莱比锡,索末菲和海森堡也遭受纳粹的攻击。泡利的父亲是犹太人,原信犹太教,以后改宗天主教,马赫就是泡利的天主教教父。这都是父辈的事情,也是希特勒才让泡利知道自己是犹太人。他已于1928年赴瑞士苏工大任教授,依然逃不脱纳粹魔掌,于1935年逃往美国。

理性的德意志民族忽然之间中了魔,一张张稚气未脱的年轻面孔,因为臂戴“万”字袖章而充满了杀机,他们这边蜂拥而入犹太人商店,那边呼啸突进大学教室,这边捣毁玻璃焚烧商品,那边围攻教授焚烧书籍。纳粹政策在摧毁德国科学方面是卓有成效的,据统计,德国损失了1932年物理学共同体的四分之一,而这又是最具能力、经验和原创性的一群,其中包括了五名诺奖得主和八名未来的诺奖得主。上面说的1926~1933年的德国量子力学出版物,其中25%是由后来逃亡国外的科学家写的。冯·诺依曼于1933年访问德国,谈见闻时很郁闷地说道:“我们在哥廷根三天,其余时间在柏林,有时间看到和品味德国人疯狂的种种恶行。那简直是可怕的。在哥廷根,那是很明显的,只要这些孩子再干两年多(不幸地,这是很可能的),他们将毁灭一代人的德国科学——至少。”纳粹的倒行逆施当然遭到世界科学界的谴责和抵制,而利令智昏的纳粹对此的反应是以更强硬的姿态自绝于世界科学,实行自我孤立的政策,德国科学家被禁止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937年更禁止德国人接受诺贝尔奖。我已经多次说过科学是共同体的事业,自我封闭等于自杀。

巧得很,差不多同样的时间,刚愎自用的德国顾问李德指挥的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路上李德继续指挥红军与强敌血拼,红军将领彭德怀气急败坏地骂这位洋顾问:“仔卖爷田不心疼!”这句中国特色的国骂用在希特勒身上也挺合适,威廉国王泉下有知,也会如此痛骂这个德国的败家子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