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4, 2011

宇宙的精灵 #12.3




得,光顾着讲故事,互补原理还没介绍呢。互补原理是什么?就是中国道家的阴阳鱼图。道家讲的是“一阴一阳谓之道”,讲究一个“阴阳互补”;波尔的互补原理讲的是“一波一粒谓之量子”,讲究一个“波粒互补”。1947年,丹麦王室颁发给波尔大象勋章,这是王室只授予外国元首和王族的最高级别的勋章。波尔为此亲手为波尔家族设计了徽章,其主体部分就是这个阴阳鱼图。(图12.11937年波尔访问过中国,感觉中国的同行比欧洲的同行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他的互补原理。东方思维一定有与波尔不谋而合之处而让他兴奋。

图12.1  波尔族徽

不过我们热爱中国文化的朋友也要保持一份矜持,别认为量子力学早在二千年前被中国人发明出来了,欧洲人漫长的艰难跋涉不过是为我们的先人做注。互补原理是科学海洋翻腾起的一朵浪花,阴阳思想是智慧幽谷的一道闪电,不作高低之分,二者也不是同一类东西,尽管形式上有相似之处。闲话少说,让我们看看波尔的互补原理吧。

互补原理的第一方面:波动性和粒子性是互斥又互补的。

当人类的触角伸进微观世界,量子精灵就像一个捉摸不透的双面女郎,忽而粒子,忽而波动,研究波动时,发现她有分立和间断的粒子性;研究粒子时,又发现她有连续和干涉的波动性,像心高气傲的美女总在调皮地戏弄她的追求者,以至于有布拉格一三五粒子、二四六波动的无奈之说。

量子精灵到底是波动还是粒子?

还原主义拿出第一套解决方案,在二者中分出个主次、本质和现象。薛定谔说波动是本质,粒子是现象;海森堡说粒子是主要方面,波动是次要方面。好,你们就拿出一个由本质到现象的运动方程,或者主次的分配方案。有木有?木有。好,科学伤不起啊,你俩一边凉快去。

辩证论者拿出第二套方案:量子是波动和粒子的对立统一,她同时既是波又是粒。从爱因斯坦提出波粒子二相性思想,到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似乎已经证实了这个诠释。科学法官铁青着脸:“本法庭只相信证据!”德布罗意王子忙不迭地递上戴维逊—革末实验和G.P.汤姆逊实验的实验报告,法官认真阅读了一遍说:“可是这两个实验都只证明了电子是波呀!何以证明她同时也是粒?”

“嗨,你这不是成心刁难人吗?电子的粒子性还需要证明吗?从老汤姆逊发现她的第一天起,就证明了她是一个粒子,还有康普顿实验,还有,还有……”德布罗意有点气急败坏。

“彼一时此一时也,那些实验确实证明了电子的粒子性,但并没有证明她的波动性呀,而你的诉求是电子的波动和粒子双性人,我怎么知道她是一个朝秦暮楚的变节者,还是一个双重忠诚的正直之仕?”科学法官现在倒变得心平气和。

哎,想起来了,费曼不是说,量子力学的最后秘密藏匿在双缝实验里吗?看看能不能从这个密室里找到量子精灵双重国籍的证明?好吧,就来一个对比实验。首先是正常的双缝实验,量子精灵唱着波函数之歌,在接收屏上造成了干涉条纹,这个实验只能证明量子的波动性而无法证明她的粒子性。现在我们把这个实验稍微改造一下,在每条缝上各安装一台观测仪,这样岂不是既可以在接收屏上看到波动,同时又在电子过缝时看到她粒子的模样?

实验开始。电子照样唱着波函数之歌启程,可是就在过缝的瞬间,观测仪验证身份的灯光一闪,歌声嘎然面止,果见一个电子(而不是两个),通过左缝或右缝(而不是同时通过双缝)——电子是粒子无疑,等着看接收收屏的干涉条纹,就是证明量子双重忠诚的光辉时刻!

啊!德布罗意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没装粒子观测仪前的干涉条纹到哪去了?眼前看见的只有单缝衍射条纹,这不能证明波动性呀!(图12.2)



图12.2  改造的双缝实验

沮丧的德布罗意感觉到有人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回头一看,是波尔慈祥的面孔:“小德呀,别瞎折腾了。也不要怪量子精灵水性杨花,她可是忠贞不二的好姑娘。她忠诚的是你——观察者。正常双缝实验,她知道你想看到波动的浪漫,她就在接收屏上编织出美丽的干涉条纹,当她发现你在缝上安装了观测仪,她就知道你想看到粒子的踏实,于是就老老实实的按粒子的规范举手投足。女为悦己者容,一番苦心呐!”

波尔的互补原理告诉我们,在说明量子现象时,不得不借用经典的波动和粒子概念,但这二个概念是互斥的,当我们看到波动现象时,粒子现象就消退了;当我们看见粒子现象时,波动现象就隐藏了。波动与粒子现象的互斥,是实验告诉我们的不争的事实。然而理论又告诉我们,建构一个完整的量子世界模型,波动和粒子这两个方面又缺一不可,唯有二补充,才能全面的反映量子特性。波尔的原话是这么说的:“如果要使这些现象的‘量子’特性表现出来,则两种图景均属必需。当这些概念的局限性被恰当地考察后,它们之间的矛盾就消失了。这样,我们可以说波动图景与粒子图景互补。”

为什么会这样呢?互补原理还有第二个方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