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18, 2011
[转贴]李阳与芮成钢:“怨恨式崛起”的两个样本
作者:邝海炎
来源:晶报
近年来,“大国崛起”成了热门话题。然而,与经济实力的增长相比,软实力的发展却一直让国人尴尬,至今没人得诺贝尔文学奖不说,单是国民心态就让人担忧。很不幸,最近李阳与芮成钢的蹩脚“表演”又一次成了中国“怨恨式崛起”的样本。
先说李阳。9月11日,李阳终于经不住网友炮轰,首次正面回应“家暴门”,可他在承认错误时却倒腾出一门“家暴有理”的哲学:“如果因为这个事能促进家庭暴力立法,能促进(更多家庭)反省也是个好事吧”,“他们(网友)怎么发泄不重要……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更多人得到智慧,不管是牺牲我还是牺牲疯狂英语,只要让人得到智慧,我也算功德圆满”。这种“老子就是犯错也是伟大的错”的心理着实让人恶心。很显然,一件错误的事情尽管客观上可能产生某些好的效果,但不能因此就推卸掉承担过错的责任。
心理学告诉我们,严重的自卑情结会导致强烈的控制欲,以致试图通过控制别人来肯定自己。李阳在多次补考英语的自卑心理下另辟蹊径,从口语突破,由学习英语的失败者变为成功者,自卑感自然下降很多。可当他把自己的这套方法作为商品推销给大学生时,他就不只是英语学习者,而是生意人,对成功就有了更高标准。应该说,“疯狂英语”刚开始几年还发展得不错,但这些年已现出疲态,势必又使李阳自卑感加重,于是他通过家暴来宣泄“疯狂英语可能失败”的恐惧,找回脆弱的自尊。可家暴能找回自尊吗?当发觉暴力会使自己的“导师”形象受损时,李阳又一次歇斯底里起来。
熟悉中国近现代史的人不难感觉到,中国在“追赶西方”的进程中充斥着怨恨。从现象学生存论上讲,“怨恨”的本质是“我本来应该像你那样风光,却不能够如你那样得意,于是形成一种生存性的紧张情态”。为了消除这种生存性价值比较的紧张情态,怨恨者可能贬低被比较者的价值,或者提出一种不同于被比较者的价值观。对于一般人,这种国家怨恨会被个体经历掩埋;但对于以民族国家主义进行营销或者习惯了站在民族国家主义立场想问题的人,这种国家怨恨就会与个人“成败”产生心理同构,埋下心理隐患。
李阳疯狂英语的核心口号是“攻克英语,振兴中华”,很显然,当李阳把学习英语与国家怨恨结合起来进行营销,并且由此确立“青年导师”形象后,国家怨恨就加剧了其个人“自卑-自信”的震荡。当中国崛起加速的时候,他和他的“疯狂英语”又怎么能首先倒下呢?正是这种自卑心理,最终酿成了丑陋的“家暴门”和恶心的“家暴哲学”。
而与李阳“向内的自卑”相反,芮成钢日前在达沃斯论坛上问骆家辉:“大使先生,听说您是坐经济舱来的,这是否在提醒大家,美国欠中国钱?”倒是表现出“向外的自大”。芮成钢对其“央视主持人”的身份缺乏省思,老喜欢代表国人说话,当他将国家怨恨内化成自身价值后,在达沃斯这种国际论坛上自然就希望以犀利的逼问让代表西方的美国难堪,为国家长脸。可骆家辉的回答却是:“作为政府官员,不管是我们领事馆的官员还是北京大使馆的,也包括总统的内阁成员,一般的规则就是坐飞机时坐经济舱。”这话轻松自然地将“钱的对比”转换成了“规则对比”,相信芮成钢听后一定为自己愚蠢的丢脸后悔不已。
总之,不管是“向内的自卑”还是“向外的自大”,都是将国家怨恨不加批判地内化导致的心理病变。如果我们缺乏省思,那“大国小民”的标签恐怕还要继续贴下去。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