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15, 2011
转贴: 基督教人文主义——读《当代基督徒人文素养》 范学德
1 “文化垃圾”
列文斯顿爵士称我们的时代是“没有标准的时代”,凯萨里博士则说这是“歪曲的时代”,(注一)我这个小人物只好说现今是“制造文化垃圾的时代”了。不过“文化垃圾”这个词不是我发明的,而是我读《当代基督徒人文素养》一书时学到的。这本书原来的名字叫《基督徒。艺术。真理》,这也许更有力些,更醒目一些。本书的中文版由台湾的校园书房出版社出版,原书作者法兰克.嘉柏霖(Frank E. Gaebelein)是位著名的基督徒领袖,曾担任纽约著名的Stony Brook School校长达四十一年之久,晚年时别人经常称他为“文艺复兴之士”。他为了与那些否定上帝存在的“世俗人文主义者”相区别,他称自己是“基督教人文主义学者”。他说:“在智性上,我形容自己是基督教人文主义学者。我这么说,指的是这个词原来的含义,也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人文主义;而不是现代人所说的‘世俗人文主义’。我是通才,不是专家;我的兴趣不局限于单一领域。”(第9页)
“基督教人文主义”,“基督教人文主义者”,好响亮的口号!我为之而振臂高呼!
难道除了“世俗的人文主义”之外,还有一个“基督教人文主义”?难道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可以同时成为一个“基督教人文主义者”?这不能不引起我深思,按照习惯的讲法,我是学文的,并且也非常喜欢文科。当然了,我是基督徒。
有史以来,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创造出这么多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垃圾”。我们已经被文化包围了,身前、身后,文化垃圾堆积如山。“不管我们承不承认,现代人的确是生活在由艺术构成的空间中,而且这个空间不是由最好的艺术组合而成。借着数以百万计的电视机和收音机,泛滥充斥的平装书、录音机、扩音器、广告,借着在购物中心、飞机上、以及牙科诊所持续播放的罐头音乐,艺术正以空前的威力控制着我们。” (第60页)不管我们知道还是不知道,自觉还是不自觉,愿意还是不愿意,我们在各方面都已经受到现代文化的深刻影响。
固然,被文化垃圾包围是可悲的,吞食文化垃圾是可怜的,但可怕的却是另一件事:一些基督徒吞下了垃圾还感觉良好。嘉柏霖严厉地抨击被赛尔丝称之为“平庸之辈的势利”的某些福音派信徒,“这类人鄙视好音乐,认为好音乐自鸣清高。他们分不清崇拜和娱乐的不同,把严肃的戏剧创作斥为世俗,但自己却心满意足地观赏第三流的电视节目。他们喜欢阅读看似敬虔实则滥情的作品,并且分不出宗教月历式的图片和诚实的艺术作品两者之间有何差别。”(第45页)这岂是一个“悲”字能了结!
在北美,虽然近年来福音派在学术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仍在水准之下。反文化、反美学的倾向在福音派基督徒中依然有强烈的影响。许多基督徒困惑地问:“这个时代充满了悲剧,我们为什么要花时间谈论什么文化、美学?”嘉柏霖回答,因为文化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它无所不在,而且影响深远,是人类环境不可或缺的一环。他引用一个教授的话说,“当代文化对人影响深远。我们可以看出来,一种不配被称为艺术的艺术正在塑造现代人。” (第46页)更明确地说则是,一种反基督的当代文化正从各个方面影响、塑造着人们的心灵,如果基督徒不与之抗争,就是在魔鬼面前举起了白旗。
2 人的天赋是神赐给的
嘉柏霖提出两个重要的论点来支持自己对“基督教人文主义”的看法:他提出的第一个论点就是:人的天赋是神赐给的。他说: “所有的真理都属于神”。(第70页)
嘉柏霖说:“天赋都是由神而来的。基督教‘普遍恩典’的教义强调,神把各样的天赋分赐给众人,信徒与非信徒都一样。” (第49页)
嘉柏霖的论点是从基督教的创造论出发的。他说: “圣经以独特的态度教导我们:任何周遭的世界都是神所创造的,我们所有的一切,包括创作及感受艺术的能力,都是神的恩典;神以至高的意志,决定赐予人这项恩典。因此,如果我们蔑视或抑制艺术能力,贬低有价值的艺术创作,认为这些都属世不属灵,就不荣耀神了。” (第55页)这话使我想到了圣经中的一句话:上帝“使太阳照恶人,也照好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注二)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承认上帝是创造天地万物的主,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人的才能是上帝的创作和赐予。
《创世纪》第一章的主题就是“上帝创造”。创造的高峰是创造人。上帝“照着他的形象创造了人”。嘉柏霖根据这个基本真理指出,“上帝的形象在人里面,使人有创造或制造的能力”,尽管上帝的形象在人里面“表现出来的,也不仅是创造能力而已。但创造的确是上帝的形象的一部分,因为上帝是大师,是独一无二的创造主,所有创造性的活动都源于他。” (第65页)
薛华曾经说:“人以上帝的形象被造,人被造的伟大而美丽,并且在生活及艺术方面富有创造力。” (第66页)
人的一切创造能力和创造性的活动,都源于上帝,这就是基督徒对于人的才能,才干,天赋,天才的基本看法。
即使是天才,无论他如何伟大,其天赋也是上帝赐给人的。因此,不论受恩惠者是否认识上帝,不论世人怎么说,人类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都是上帝行使主权产生的天才,从柏拉图、莎士比亚、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到梵高,莫奈、巴哈,莫扎特、贝多芬,柴可夫斯基;从孔、孟,老、庄,李白、杜甫,到汤显祖、曹雪芹,统统如此。
正因为如此,基督徒拒绝文化垃圾,不管它是哪里制造的,我们比别人更在乎文化作品是否卓越,“因为上帝在创作大工及其他各方面,都表现出无可比拟的完美。这位上帝命令我们把天赋发挥到极致,并存感恩的心,以成果荣耀上帝。” (第45页)根据《出埃及记》第三十一和三十五章的记载,上帝不仅呼召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而且,“上帝自己就是艺术的赞助人!” “人类的第一所艺术学校,是设立在上帝的百姓当中。” (第57页)基督徒要创造与欣赏伟大的文化作品的根据就在此。
基督徒不能打着属灵的旗号,来否定、蔑视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文化作品,那是上帝借着普遍恩典,来防止堕落的人变得更加堕落而赐下的精神财富。它使秩序得以维持,人类文明得以延续,文化得以提升。可惜,就连有的圣徒也不领上帝的这一恩情,奥古斯丁说:诗是“伪说之酒”,杰罗姆则称:诗为“魔鬼之食”。
不可否认,人心已经堕落了,那些最伟大的艺术家也是如此。尽管如此,“上帝仍将各样杰出的才华放入人心,用以装饰人心。假如我们相信上帝的灵是真理惟一的源泉,那么,不管真理在何处显明,我们都不应该拒绝或藐视,要不然我们就是侮辱上帝的灵了。” (第69页)这是谁说的?加尔文。 因此,基督徒应当以开放的态度包容各种文化。只有一种文化除外,那就是堕落的文化。
堕落,罪,这是认识人的天赋的第二个方面。我们绝对不能忽视人类堕落对文化的影响,这个世界被扭曲了,人的罪污染了人类活动的每一个领域,这是每天都能见到的事实。如卜仁纳所指出的那样:最接近人性与神人关系的思想和行动,如神学、哲学、历史、文学等,往往因为我们自身的乖谬,受到最严重的扭曲。在比较客观的领域,如物理、化学等,这样的影响较少。而在数学畴中,扭曲更是近乎于零。(第68页)
但这扭曲并非是人的才干,天赋的过错,而是罪的结果。是人的罪扭曲了人的创造力的方向,使之可以为邪恶的目的服务。换言之,人的创造力可以向两个方向发展,或者是荣耀上帝,或者是叛逆上帝。而之所以能如此,原因不在人的才干本身,而在于人的生命是以自我为中心,还是以上帝为中心。
嘉柏霖指出:“人的堕落是圣经里最常被误解的真理。堕落并不表示人从此在上帝眼中变得毫无价值,或者人完全失去了上帝的形象……,虽然我们里面上帝的形象已经受到无可弥补的损伤,但并没有完全毁坏。借由普遍恩典,人仍然可以有丰富的创造力。这是圣经对人的看法,也是基督教人文主义的核心。” (第228页)
3. “所有的真理都属于神”。
嘉柏霖阐述其“基督教人文主义”的另一个基本论点是: “所有的真理都属于神”。(第70页)
在自己的文章中,嘉柏霖曾经多次引用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基督教神学家——爱德华滋的两段话来论证自己的根本观点。爱德华滋的第一段话是:“神是宇宙的主宰,他完美地创造万物,万物也完全仰赖他而生存。神的生命与至美,是所有生存经验、卓越成就的总和与内容。” (第58页)
爱德华滋的第二段话是:上帝是“一切存在和美的基础以及源头……一切存在和完美都属他,由他而来,也归他。上帝和他的美在过去、现在都一样,是所有存在和一切卓越的总和。” (第91页)
嘉柏霖反复强调,接受基督和圣经为统管万事的原则,即意味着百分之百承认所有的真理都是神的真理。
所有的真理都是神的真理,嘉柏霖坦诚地说,自从他在四十年代认真地面对了这个真理之后,他对“教育,艺术和其他知识领域的看法,产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它为我开启了一个门,让我能整合信仰与知识。如果一切真理都属于神,那么许多人把圣俗分开的作法,就绝对行不通。虽然真理有不同的顺序和层次,但在神里面,一切的真理都合而为一了。” (第70页)
文化艺术,这是展现人丰富的创造力的广阔天地。对于基督徒来说,这是他诉说真理的一个手段,一条途径,如柏尔克所云:“艺术是诉说真理的基本手段”。(第73页)有一位大艺术家兼诗人曾赋诗说:
“为何要以艺术证明悠悠万事?
因为,就是在艺术的荣耀与良善中,
这是一条道路,可能
阐述真理,至少我是如此而行。” (第73页)
此人就是伟大的诗人布朗宁。在艺术的荣耀与良善中,可能阐述真理,这正是历代基督徒文学家艺术家所持守的坚定信念,并且,这是一个完全合乎圣经的信念。一切伟大的文学艺术之所以伟大,之所以“能在历史中不断引人注意,就是因为它指向真理” (第72页),而真理属于上帝。嘉柏霖谆谆劝告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了:“由上帝的灵感动而写下的圣经,本身也是一件傲视群伦的艺术品。”(第63页)
那么,艺术中的真理是什么呢?嘉柏霖认为,其标记有四个:第一,持久性。这就是说,内含真理的艺术不会向时间低头。真正的伟大经得起重复的考验(朗吉努斯在其经典作品《论庄严》中说:“真正的伟大经得起重复的考验,令人难以拒绝,甚至无法抵抗。真正的伟大留给我们清晰鲜明的记号,不易磨灭。。。当目标,生活,志向,年龄,语言都不同的人,对同一主体看法一致,当这群背景互异的人做出同样的判断时,我可以更有信心毫不怀疑地肯定这个主体的价值。”);第二,统一性。即形式与结构的一致。第三,完整性,它指的是艺术作品整体的真实无伪。第四,必然性,让人感到本来就该这样。(第80至87页)这些当然都是一些部分答案,可贵的东西只在于,作者要表明,在艺术中含有真理。
4 基督徒的文化责任
早在一九二二年嘉柏霖就提出,基督教观点“本质上具有人文主义精神,中古时期经院哲学致命的错误,就是认为基督教和人文教育不相容。现代基督教学术机构最大的自我伤害,就是把信仰变成反知识、反进步的蒙昧主义。我们理想中的人文主义精神,是用最有效率的方法教学,并在学术领域精益求精” (第113页)
嘉柏霖在书中多次经常保罗在《腓立比书》中的一段名言:“弟兄们,凡是真实的,庄重的,公正的,纯洁的,可爱的,声誉好的;无论是什么美德,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应当思念。” (注三) “你们都要思念”这句话,耶路撒冷版圣经把它翻译为,“心中要充满这些事。”换言之,凡是真实的,庄重的,公正的,纯洁的,可爱的,声誉好的,无论出现在哪里,基督徒都应当珍惜,都应当追求,并把它融入到生命之中。
伊拉斯谟有一句名言,“各科研究、哲学、修饰学都有同一目标,就是我们能认识基督,并尊荣他。这是一切学问和雄辩的最后目的。” (第13页)这一句话,至今仍然没有过时。对于一切从事任何学术以及文化事业的基督徒来说,这是一个不可推脱的责任。
就个人而论,全力发挥上帝赐给自己的才能,把自己的天赋发挥到极处,从而完成自己的文化使命,这是基督徒对上帝应尽的责任。“文化是上帝给我们的礼物,也是上帝所赋予人的责任。” (第13页)这个责任,首先就是发展扎实严谨的艺术态度,坚持自己的标准。艾略特说,“每一个基督徒的责任是:有意识地维持某种高于他人的水准以及评论标准。一定要记住,我们阅读的文字大部分是由不信神的人写的。” (第95页)
“作者发挥想象力写出作品,在自知不自知的情况下,企图全面影响读者。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事实上也都已经受到影响。。。虽然读文学作品只为了个人的兴趣(也许看电影,观剧,听音乐或欣赏其他艺术的目的也是如此),但是我们受到的影响不会只限某一特定感官。我们是各方面都受到影响;道德生活和宗教生活都会有所变化。” (第95页)
就文学艺术(广义上的文化)的创作者而论,嘉柏霖反复指出,他们对上帝应尽的责任是:除了上面提到的真理的四个标记外,他们“必须根据自己的能力,追求完美,出类拔萃的表现”。 (第96页) “我们谱曲,绘画,设计,写作,演戏,演奏,都必须全力追求出类拔萃。艺术创作过层中,最棒的事就是学着把事情做好。这个道理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不从事艺术创造的人也包括在内。” (第96页)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中说:“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注四)。嘉柏霖在引用了这句话后说:“在艺术领域和整个生活中,这都是基督徒最重要的责任。” (第100页)
基督徒所追求的卓越,不是以个人为中心的,而是面对着上帝。至高无上的卓越是属于上帝的,它不属于人。恰如柏拉图所说:“完美无瑕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不完美的事物,不能作为衡量的标准。” (第131页)唯有上帝才完美无瑕,而人总是不完美的。
看到完美,卓越和伟大,这是基督徒完成其文化使命的根本动力。
怀海德说,“人如果没有经常看到伟大的典范,道德教育就不可能成功。假如我们不伟大,不管我们做什么,或者事情是什么,都微不足道。” (第229页)
什么是伟大的典范?“基督教人文学者一向的看法是:真实而绝对的伟大典范,是圣经所启示、道成肉身、曾在世人中间工作的耶稣基督。只有这一位有资格在各层面作伟大的典范。” (第229页)
读嘉柏霖的书,更使我明白我与他是处于多么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他关注的是“基督徒的文化责任”,是基督徒的人文素养、欣赏水平,发展扎实严谨的艺术态度,以开放的态度包容各种文学艺术,(堕落的艺术除外)。他之所以持这样的态度,是因为在他背后的,是西方伟大的基督教文化以及它对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
但是,我们有什么呢?攀五岳,登黄山,渡长江、游黄河,漫步于苏杭二州,相聚于南京、北京,佛教文化的影响随处可见,就连不知《坛经》为何物的文人也能背一句“菩提本无树”,就连不拜佛的老太太也能道一句要有“平常心”,凡事讲究个“缘份”。
中华基督教文化在哪里呢?它有什么作品能称得上是伟大的呢?我们有奥古斯丁、马丁路德吗?我们的但丁与弥尔顿、米开朗基罗与达芬奇在哪里?我们的莫扎特与巴哈,本仁约翰与陀斯妥也夫斯基又在哪里呢?我们有的是由来已久的“反文化”倾向,并且戴上了属灵的桂冠,并且名之为“不爱这个世界”!
如果我们不在上帝面前忏悔,我们将继续放弃基督徒的文化使命。这不仅不能“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反而是将人的心意拱手交给敌基督者。
上帝啊,我们没能在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中彰显你的名,真是有愧于你的浩荡恩典!求你饶恕我们的罪过吧!主啊,求你像当年提名呼召比撒列一样,在千千万万爱你的中华基督徒中,呼召你的儿女站出来,用圣灵充满我们,使我们“有智慧,有聪明,有知识,有能力”(注五),创造出合你心意的文化作品来,建设中华基督教文化,引人信主,荣耀你的圣名。
初稿于2002年
修改于2004-3-30
注释:
注一,法兰克。嘉柏霖 著,苏茜 译,《当代基督徒人文素养》,台湾校园出版社 ,台北,2002年初版,导言,第117页。以下凡引自该书皆只注明在该书中的页码。
注二,《圣经》(新译本),《马太福音》第5章第45节。
注三,《圣经》(新译本),《腓立比书》第3章第8节。
注四,《圣经》(和合本),《哥林多后书》第10章第5节。
注五,《圣经》(新译本),《出埃及记》第31章第3节。
范学德作品集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