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21, 2011

宇宙的精灵 #9.5




毫无疑问,泡利始终都是量子革命军的马前卒,无论“上帝之鞭”还是“上帝之手”,都是量子力学创立的积极推动力。“不相容原理”,标志了“建立在对应原理之上的量子论”的理论大厦的“封顶”。因为泡利这段不凡的“革命经历”,加上他个人的天才,使他成为对量子力学理论体系的了解和把握最全面深刻,而且最具权威的人物之一。因此在矩阵力学诞生不久,人们就邀请他撰写新量子力学的综述文章。跟大学时代写相对论一样,一写又成了经典,这篇题为《量子论》的论著278页,1926年发表后被称为量子力学的“旧约”。紧接着,由于海森堡、薛定谔和狄拉克等人的新贡献,量子力学又有了新的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他又应邀写了190页的《波动力学的普遍原理》,被称为量子力学的“新约”,同样也是经典。

好像理论物理大师普遍拙于实验,泡利还有个“实验室破坏大王”的绰号。在慕尼黑大学时就经常胡弄实验数据对付维恩,毕业时如何逃过一劫我不得而知,没准维恩就是把对泡利的那一份也攒到一起集中打击海森堡了。据说是他一进实验室,不是这个仪器失灵,就是那个试管爆炸,人戏称为“泡利效应”,还为此编了不少故事。一个故事说:某实验室突然爆炸起火,实验人员开事故分析会,七嘴八舌,苦思冥想,集思广议而不得其解。这时有人进来报告:“泡利刚刚乘火车经过本市。”哦——,大家心有灵犀,事故分析会胜利结束。泡利对这类笑话不以为忤,倒也觉得挺好玩。有一次一个天文台请他去参观,泡利坏笑着说:“我就不去了吧?”邀请者知道“泡利效应”的典故,会心地哈哈大笑。就这样,也拦不住有人编故事:泡利一进天文台,望远镜的镜片“迸”地就飞了。

1928年,爱因斯坦的母校苏黎世工业大学聘请泡利为教授,这里就成了他的终身岗位,除了1940年到1946年为躲避纳粹流亡美国。泡利也是那种“酒神状态”的老师,讲起课来就忘乎所以,板书很糟糕,字越写越小,越写越低,从黑板的左上方斜到黑板的右下方。不过那种沉迷状态本身也是一部好教材。对物理学的热爱到了如此程度,其他专业就不屑一顾了。泡利第一任妻子是位演员,跟他离婚后嫁了一个化学家,让他觉得自己的专业受到了蔑视。有次跟人不忿地说:“如果她嫁给一个斗牛士,我倒不觉得有什么,可是她嫁的是一个化学家。”不过由于泡利不相容原理在现代化学中的重要地位,也有把泡利称为“伟大的化学家”的。不知泡利听到会有什么反应?扁人也说不准。

1945 年, 当时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工作的泡利因不相容原理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普林斯顿的同事们为他举办了一个庆祝会。 在会上,爱因斯坦发表了简短的贺词,那高度评价让泡利觉着爱因斯坦是要把他选定为接班人,自我感觉从来良好的泡利也当仁不让,因此一直念念不忘这个讲话。1955年爱因斯坦去世后,泡利在给玻恩的信又提到了爱因斯坦的那次讲话:“这样一位亲切的、 父亲般的朋友从此不在了。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1945 年当我获得诺贝尔奖之后, 他在普林斯顿所作的有关我的讲话。 那就象一位国王在退位时将我选为了如长子般的继承人。”令人痛惜的是,仅仅三年之后,泡利就追随爱因斯坦而去。

1958年,已经回到苏黎世的泡利得了重病。开始不以为意,忍着病痛继续工作,最后挺不住了才入院治疗。进病房时发现房号是“137”,心中就暗暗发笑。因为他长时间研究精细结构常数α=1/137的物理本性,房号正好是这个常数的倒数。可惜这不是一个吉兆,也许注定了他要带着这个迷去见上帝,泡利在这个病房与世长辞,年仅58岁。真是天妒英才呐!坊间故事云:到了天堂,泡利向上帝追问α=1/137的物理意义,上帝在一张纸条上写了些什么递给泡利说:“这就是解释”。泡利看了看,口头禅张口就来:“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嗨,“上帝之鞭 ”抽到上帝身上啦!

(第九章完)


泡利1929年的工作照,29岁。注意到没有?背后的板书,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字越写越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